四川加快向制造强省战略目标迈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08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3655
 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融入新发展格局 



东汽百万千瓦核电转子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各领域挑战纷至沓来。四川工业和信息化战线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咬定“工业挑大梁、制造业扛大旗”不放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迎难而上,沉着应对,创造出了不凡业绩。
    这一年,我们打赢两场硬仗。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罕见的洪涝灾害冲击,面临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四川工业和信息化战线艰苦奋斗,以超常的付出、艰苦的努力、积极的担当,打赢了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和工业稳增长两场硬仗。
    这一年,我们抢抓重大机遇。新年伊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隆重“登场”,川渝两地拉开“建设经济圈、唱好双城记”的大幕。4月,川渝两地经信部门共同按下合作“启动键”,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多项子协议,建立起常态化对接机制,以推进电子信息、汽车和工业互联网等强链、补链、延链建设为起点,协同打造中国制造“第四极”。
    这一年,我们开局扎实稳健。四川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统筹推进,科学谋划。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组织工业企业有序复工,3月上旬实现全面复工复产。
    这一年,我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始终聚焦全省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持续推进“7+2”工业产业扶贫,推动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联系帮扶的南充阆中市、达州开江县、甘孜道孚县全部脱贫摘帽。
    这一年,我们实现逆风破浪。四川工业和信息化战线凝心聚力,共同奋斗,逆势之下的四川工业经济不仅顺利转正,且实现较短时间V型回升,最终圆满完成今年主要目标任务,标志着我省工业“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
    回望2020年,工业经济成绩靓丽: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全省工业经济总体呈现持续恢复、快速回升、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
    展望2021年,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四川工业和信息化战线将着力强核心、补短板、提价值,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动“5+1”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省。 



国内首批“5G+智能移动核酸检测车”下线


亚度家具智能生产车间


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回望2020 


勇挑大梁   四川工业稳步向好 


    时间拨到今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彻底打乱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一时间,工厂停工、火车停运、商场停业、学校停课……包括四川在内的全国经济陷入停摆,全社会被按下“暂停键”。
    但迎难而上的四川人又怎会被疫情打倒?全省工业战线闻令而动、迅速行动,紧急出台支持防护物资生产、研发攻关、转产扩能等十条政策措施,狠抓国际采购、社会捐赠、统筹调度,防护物资实现由十分紧缺到紧平衡到基本满足需求,再到有序出口的巨大转变,全省口罩日产量扩大50倍,医用防护服扩大200倍,红外体温仪扩大150倍,消杀品扩大50倍,为打赢疫情阻击战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四川提早全国多数省份一个星期,组织工业企业有序复工,出台缓解中小企业困难13条措施,组建工作专班,创设“税电指数”,“一厂一组”解难题,较快实现全面复工复产。组织落实“工业挑大梁”部署,制定出台稳定工业生产25条措施、促进稳定增长10条措施,工业经济实现较短时间V型回升。
    车间里的机器重新启动、道路上的车辆奔波不停……从最初的16.3%、26.3%再到55.7%、83.7%乃至最终的全面复工复产,从2月初开始,四川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不断攀升,跑出了备受瞩目的“四川速度”。同时,重点工业项目加快建设,1-11月,全省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0.8%、11.7%,高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7个、2.6个百分点。
    勇挑大梁,是四川工业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真实写照,亦是2020年四川工业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
    2020年,四川省工业和信息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制造强省建设,聚焦“5+1”现代工业体系,切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业运行、项目开竣工、产销衔接、要素保障等重点工作,全省工业经济总体呈现持续恢复、快速回升、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
    全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4月份省委召开深入推进“5+1”重点产业发展专题会议,7月份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出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省上下聚焦“5+1”产业和16个重点领域,掀起了大抓产业的发展新热潮。联系省领导靠前指挥、大力推动,省直部门协同配合、高效联动,各地立足优势、合力攻坚,“5+1”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全力厚植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大力实施《汇聚创新资源推动四川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持续开展重点企业研发全覆盖行动,大力培育市场创新主体,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达13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达78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1299家。制定实施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超高清视频制作技术协同中心、成都超算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全省5G基站有望超过4万个、企业上云超过20万家。
    全力夯实产业发展重要支撑。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地两中心”战略定位,建立与重庆市制造业联动协同常态化对接机制,启动10家川渝地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创建。组织制定《“5+1”重点特色园区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认定院士(专家)产业园10家,组织对137家园区开展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全省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达23家、省级达71家。精准落实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组织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提升行动和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计划,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提升年”和“助企暖心”行动,全省营收超百亿元企业达7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4家、省级2054家,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8家、省级72家。
    全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大力推动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建设。组织开展产业金融专项对接和融资精准服务,实施小微企业融资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推广应收账款融资、票据融资等产业链金融模式,11月末全省工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9%。全力推动清欠工作,无分歧账款全面清零。 


展望2021

稳中求进   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省 


    2020年收官之际,四川工业战线再传好消息。
    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国家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我省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华拓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等60家涉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能源化工等重点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上榜,上榜企业数量位列中西部第一。
    好消息预示着新未来。迈入2021年,四川工业经济的崭新未来正徐徐展开……
    2021年,四川工业和信息化战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抓好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决策部署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落实好“六稳”“六保”工作,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机遇,以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牵引,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关键环节,以实施数字化赋能为重要手段,牢牢把握“强工业”要求,着力强核心、补短板、提价值,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动“5+1”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省。
    千方百计保持工业稳定增长。强化政策激励,抓好一季度工业稳步开局。加强经济走势预警预测,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一业一策”跟踪调度,“一企一策”靠前服务,组织上线下促销,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稳定工业产销率,持续巩固工业回升态势。
    加快完善“5+1”现代工业体系。聚焦电子信息、食品饮料、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数字经济,落实省领导联系指导机制,制定实施产业年度推进方案,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制定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水平。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攻关,优化产业生态,加快打造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组织项目招引,布局一批支撑引领示范作用的产业龙头项目,配套一批具有延链补链强链作用的“补短板”项目。推动产业基础再造,编制重点领域产业链图谱,深入开展重点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行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着力补短板、强弱项。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新增长点。聚焦“5+1”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打造优势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圈。实施重点项目促建行动,加快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恒力智能化新材料产业园、华为成都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抢抓“新基建”和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机遇,加快重大项目招引,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加快推进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深入推进川渝制造业协同发展。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深化产业分工协作,加快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加快川渝毗邻地区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打造一批承接产业转移合作载体。组织实施“5+1”重点特色园区培育三年发展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园区亩均效益综合评价,高标准建设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5+1”重点企业培育发展行动,加快“百亿强企”“千亿跨越”。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进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支持单项冠军企业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持续打造创新创业载体。实施“中小企业政策服务年”,抓好企业精准服务。
    打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组织开展产业金融、产业基金专场对接活动,推广以核心企业带动为特点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力争工业融资规模稳步增长。强化能源要素保障协调,持续推进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建设。大力落实兑现惠企助企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成本,帮助实体经济企业减轻负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
    而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为做好“十四五”以及更长时期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四川工业和信息化战线将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勇担新使命、承接新任务,奋力开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声明:文章系本网编辑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