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中小企业凉山网 » 政务 » 政策法规 » 正文

中共凉山州委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推进“工业凉山”建设的若干意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09   来源:凉山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1499
0
核心提示: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从基本州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差异化推进,强化西昌龙头引领作用,提升安宁河谷地区辐射作用,发挥“三江”开发带动作用,紧紧围绕工业主导,“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和统筹城乡的战略要求,牢牢把握资源扩张、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园区培育四个战略重点,以实现“2651”任务为战略目标(即:2个国家级园区,6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区,10个州级重点集中区,10大产业集群,10大产业基地,10大系列品牌,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以实施“千百十”亿工程为战略

中共凉山州委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推进“工业凉山”建设的若干意见
凉委发〔2012〕26号

各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州直各部门:
  深入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打造“工业凉山”是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凉山的根本之策,是推进凉山“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之举,是实现全域凉山全面开发开放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一五”期间,全州新型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工业化率年均提高2.67个百分点,由2005年的25.2%提高到2011年的41.2%,新型工业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已经成为全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总体上看,我州新型工业化仍处于初始阶段,主要问题在于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总量不足,规模不大,质效不高,层次较低,区位优势不明显,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差,产业结构扁平化,产业链条不长,产业关联度不紧密,装备手段落后,科技创新不够,技术管理经营人才紧缺,要素保障制约因素多,品牌效益不明显,缺乏大企业大集团带动。为深入贯彻省、州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全州工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现就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工业凉山”建设提出如下意见,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一、基本思路及总体目标
  1.基本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从基本州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差异化推进,强化西昌龙头引领作用,提升安宁河谷地区辐射作用,发挥“三江”开发带动作用,紧紧围绕工业主导,“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和统筹城乡的战略要求,牢牢把握资源扩张、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园区培育四个战略重点,以实现“2651”任务为战略目标(即:2个国家级园区,6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区,10个州级重点集中区,10大产业集群,10大产业基地,10大系列品牌,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以实施“千百十”亿工程为战略抓手,全面调整工业布局,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强力推进技术创新,切实深化改革开放,加速实现资源开发集约化、产业发展规模化、企业发展集群化、产品开发高端化、品牌建设基地化、工业发展高效化,尽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布局合理、包容协调、环境友好的工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夯实“工业凉山”的基础和地位。
  2.总体目标。
  201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在2010 年基础上翻一番,到2015年,全州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 亿元,工业占GDP 的比重达到60%以上,工业经济总量跃居全省前列。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3. 十大产业集群。
  积极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资源产业发展,重点发展“7+3”产业,即:以水能水电、冶金矿产、金属材料、铸材建材、装备制造、烟草化工、食品药品为优势资源产业,以稀土、钒钛、新能源为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十大产业集群。
  4. 十大产业基地。
  着力打造全国水电产业基地、全国钒钛产业基地、全国稀土产业基地、全国优质烟草产业基地、西南优质铸材基地、四川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大凉山”特色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四川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四川新能源产业基地、四川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5. 十大系列品牌。
  大力培育“三江”水电、攀西稀土、攀西钢钒、攀西铁钛、攀西铜镍、攀西铅锌、攀西铸业、攀西磷化工、“大凉山”特产、攀西生物医药等十大系列品牌及产品。
  6. 大力实施“千百十”亿工程。
  着力构建水电和矿业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化工、装备制造和农牧特色产业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及建材两个十亿级产业集群。
  7. 水电产业。
  以“三江”干流巨型、特大型水电站为龙头,以中小流域水电梯级开发为支撑,以超高压电网建设为载体,坚持协调配套,构建电源点、输电网络和高载能工业三大平台。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以上。
  8. 钒钛钢产业。
  以西昌钒钛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攀钢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为龙头,以钢铁为基础,以钒钛等多种稀有金属回收利用为方向,建设集钒钛资源开采、冶炼分离、新材料精深加工三位一体的现代钒钛钢铁产业基地,在此基础上带动化工、装备制造等相关下游产业发展。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以上。
  9. 铜镍产业。
  加大铜镍资源勘探力度,整合外部铜矿资源,构建采选、冶炼、深加工产业链,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打造以精深产品加工为主、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以上。
  10. 铅锌产业。
  整合州内铅锌企业,组建集采选、冶炼、深加工和循环利用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打造以精深产品加工为主、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的铅锌产业发展格局。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以上。
  11. 稀土产业。
  依托冕宁、德昌稀土资源,积极发挥四川江铜稀土等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全州稀土企业兼并重组。以稀土应用产品为中心,积极完善稀土新材料应用产业链,大力推动化工、装备制造等相关下游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
  12. 烟草产业。
  按照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企业增效的要求,坚持现代烟草农业、新型烟草工业、现代烟草仓储物流业相结合,走科技驱动型、内涵提升型的现代烟草产业发展路子,提高烟草产业发展整体水平,把凉山建成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以上。
  13. 磷化工产业。
  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引进资本雄厚、技术先进、产品高端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打造规模大、技术新、产业链长的磷化工产业,逐步实现磷化工产业由粗加工到精细化的转变。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
  14. 轻工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
  以特色生物资源、绿色食品和生物医药为重点,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发展一批产业链长、关联性强、覆盖面广的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竞争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和生物医药企业,积极打造绿色环保品牌,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由农产品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积极创建国家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加快全州生物医药发展。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以上。
  15. 装备制造业。
  依托优势产业,加快引进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着力发展机械铸造、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以上。
  16. 新能源产业。
  培育和引进一批新能源企业,积极发展光热发电、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依托种植基地,积极推进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原料深加工,建设四川新能源示范基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
  17. 辅助化工。
  围绕稀土新材料、钒钛深加工、磷化工等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硫酸、盐酸、煤制合成氨、硝酸等化工辅助配套产品。
  18. 稀有金属加工。
  加大钴、铬、镓、镍、铟、锗、金、银、锶、钡等稀有金属提取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大力发展稀有金属加工业。
  19.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以现代物流为重点,大力培育发展金融、职业技术培训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推动重点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进一步发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
  三、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20. 总体布局。
  根据工业发展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发展潜力和战略定位,积极构筑“一核、一极、三区、六带”的发展格局。
  “一核”:即以西昌为核心,加快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物流业,把西昌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创新人才的汇聚地、新兴产业的集中地,打造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一极”:即以会理、会东为中心,重点发展铜镍、铅锌等有色新材料产业,形成重要的工业增长极。
  “三区”:即安宁河谷主体功能区,金沙江下游辐射开发功能区,大凉山和木里开发带动区。
  “六带”:即西昌—德昌—会理—会东—盐源—越西—喜德—宁南钒钛钢铁产业带,冕宁—德昌稀土产业带,会理—会东—德昌铜镍产业带,会理—会东—金阳—布拖—喜德—甘洛—越西铅锌产业带,雷波—美姑—昭觉—会东磷化工产业带,西昌—会理—会东—宁南—德昌—盐源—喜德—普格烟草轻工食品医药产业带。
  四、切实发挥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作用
  21. 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坚持市场化运作,积极支持重点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伙伴等多种途径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重点打造以四川江铜稀土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汉鑫矿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体的攀西轻稀土集团;以甘洛铅锌、合力锌业、会理锌业、会东铅锌矿为主体的凉山铅锌集团;西昌钢钒、广丰钒钛新材料项目、川威铁钛、重钢钒钛为主的钒钛钢铁集团;凉山矿业、康铜为主的铜镍集团;施可丰、顶泰为主的磷盐煤化工集团;好医生、豪吉、雨润为主的大凉山品牌集团。到2015 年,全州力争形成年销售收入300 亿元企业1户,100 亿元企业2户,50 亿元企业3户,10亿元企业5户。
  22.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对全州工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重点做好西昌瑞康钛业有限公司6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技改扩能、冕宁四川江铜稀土有限责任公司牦牛坪稀土综合开发及4000吨钕铁硼薄片项目、广丰20万吨钒钛新材料新技术应用项目、冕宁茂源稀土年产15吨氧化铕项目、施可丰四川雷波化工有限公司30万吨/年长效缓释肥项目、雷波凯瑞磷化工有限公司6万吨/年黄磷生产线、锡成滑石矿业有限公司20万吨超细滑石粉项目、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2030mm冷轧工程项目和热轧横切线热轧酸洗线工程、重钢太和铁矿1000万吨钒钛矿扩产、昆鹏10万吨阴极铜、新越镁镍2万吨镍金属、会锌“10+6”铅锌项目、顶泰10—30万吨氯碱、美姑新佳源磷化工循环经济等重大项目建设。
  五、抓紧抓好产业园区建设
  23. 抓好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根据凉山州工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凉山州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科学定位各县市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到2015年,力争培育年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的产业园区1个(西昌钒钛产业园区),300亿元以上的2个(成凉工业园区、会理有色产业园区),100亿元以上的3个(冕宁稀土产业园区、德昌工业集中区、雷波磷化工产业园区),50亿元以上的4个(盐源工业集中区、喜德工业集中区、会东工业集中区、太和工业园区)。
  24. 加快产业园区提档升级。
  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国家、省、州级产业园区。重点培育西昌钒钛产业园区、冕宁稀土产业园区建设国家级产业园区;支持成凉工业园区、会理有色产业园区、德昌工业集中区、雷波磷化工产业园区、盐源工业集中区、宁南工业园区建设省级产业园区;会东、美姑、喜德、昭觉、甘洛、越西、普格、金阳、布拖、木里等县各培育发展一个州级重点特色产业园区,逐步培育升级,实行区域协同、重点抓好成凉、甸沙关、梅雨、竹核等“飞地”工业园区建设,到2015年,力争培育和发展2个国家级产业园区、6个以上省级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西昌钒钛、成凉等为重点培育外向型产业园区。
  25. 大力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进一步加快产业园区水、电、路、气、环保、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园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探索建立市场化的产业园区开发机制,推行产业园区经营性项目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引进BT、BOT等多种开发模式,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发展。支持园区组建员工公司、开发投资公司、服务公司、担保公司等,积极提升产业园区在建设、金融、信息、物流、培训、创新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坚持 “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最优化、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运行管理规范化”,全面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升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6. 全面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制定出台凉山州产业园区管理办法,加快构建权责分明、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产业园区管理体制。产业园区实行“封闭式运行、开放式发展”。园区设立管委会,组建园区党工委,国家级、省级园区设置为正县级,州级园区一般设置为副县级;园区管委会对园区的建设发展、运行管理负责;园区财税封闭运行,园区内企业产生的税收,由财税部门依法征收后,在一定时期内(建设发展初期)原则上划拨园区使用,用于园区的建设发展;园区按照“两化”互动的要求,规划实施工业园区和城镇化商业用地,商业用地出让的收益,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工业用地。园区管委会与园区所在乡镇实行“政园合一”,园区所在地的县市政府授权园区管委会在产业园区发展中相应的职能、职权,助推产业园区发展。
  六、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
  27. 切实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先进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不断提升生产技术、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打造品牌、发展高端应用产品。
  28. 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支持企业争创国家和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到2015年,力争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积极支持产学研联盟建设。逐步建立以西昌为核心,结合产业发展建立以研发创新为中心的总部经济。
  29. 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制定和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方案,推进以质量、计划、财务、设备、生产、营销、供应链、人力资源、安全等环节为重点的企业管理信息化;以优势企业为示范,以主导产业、关键环节、品牌产品为重点,推进企业信息化和园区信息化建设;以凉山州中小企业网络平台建设为核心,构建开放型的信息服务系统,建立面向行业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30. 加强节能减排。
  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结构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三管”齐下,实现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和单位工业增加值降低目标。着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5个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3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31. 切实抓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关闭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切实加大水泥、铁合金、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农产品加工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淘汰所有机立窑水泥生产线,6300KVA及以下矿热炉,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和30T及以下炼钢转炉、电炉,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烧结机铅冶炼生产线,日处理能力1000吨以下的甘蔗糖生产及小淀粉生产线,6万吨以下煤矿。
  八、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32. 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以现代管理为基础,以政策法规为导向,以市场法则为准则,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体制机制。
  33. 加大工业招商工作力度。
  围绕产业规划,制定《凉山州工业重点产业招商指南》,针对特色优势资源产业链的缺失、薄弱和关键环节,全面包装、推出一批重大项目,确定招商引资的重点企业,做好相关前期准备工作,开展定向招商、定位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园区招商,促进国内外技术先进、产业链完整的大型企业集团到凉山投资发展。
  九、完善和优化政策体系
  34. 矿产资源配置政策。
  制定《凉山州优势企业认定办法》,重点优势企业在竞标州内采矿权、探矿权时享有优先权。支持优势企业依法参与现有大、中型矿山企业周边矿权的整顿整合,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加大对深部资源的勘探力度。进一步完善资源地和加工地在税收和经济考核指标方面的共享机制。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限制供大于求、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矿山企业的发展。加大对重要工业品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工作力度,促进矿产资源就地转化,提高附加值。
  35. 金融支持政策。
  从2012年起,州政府对工业新增贷款达到全年新增贷款总量40%以上的金融机构给予表彰奖励。加快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公司,提高对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担保额,推动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外地银行合作。进一步完善工业企业银企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搭建银政银企合作平台。加快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来凉山设立分支机构。争取建立矿电冶产业发展基金,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产业发展基金,优选2—3户企业培育上市,对成长型企业分批进行重点培育和上市辅导,对开展上市辅导用及成功上市企业奖励办法按《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工作的意见》(凉府发〔2011〕7号)文件执行。
  36. 工业用地政策。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向工业用地倾斜,全州每年安排的工业用地指标不少于建设用地的50%,产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工业用地指标不低于全部工业用地的70%,重大工业项目优先列入年度用地计划,切实提高供地效率。州级以上园区亩均投入不得低于150万元,其他园区不得低于120万元。对投资额低于1000万元的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鼓励园区建设标准厂房,推进城镇化建设。积极督促企业提高投资强度和用地效率,对无法达到土地出让或租赁合同约定的项目及企业责令其退出园区。
  37. 工业用电政策。
  留州电量和乌蒙山区留存电量调剂配置从电冶结合企业、电价承受力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逐步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优势企业和民生类电力需求倾斜。
  38. 财政支持政策。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按照州县联动、预算管理、配套投入、专项专款的原则,州、县市应建立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州级园区建设发展资金、技术改造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节能减排资金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管理,逐年增加。
  加大财政奖励力度。对通过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审的,州政府分别给予50万元和25 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首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驰名商标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首次获得四川名牌产品和四川省著名商标的鼓励类工业企业,州政府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和15万元。到2015 年,对销售收入100 亿元以上(含首次过100 亿元)的企业,每跨越一个百亿台阶,州政府给予50 万元奖励;对销售收入首次达到50亿元 、30亿元、10亿元以上的企业,分别给予20 万元、15万元和10万元奖励。
  39. 税收优惠政策。
  支持属于国家鼓励类企业继续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认真执行国家关于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转型的各项税收政策。对企业所得利润再投资该企业或投资到凉山生产基地内的,其新增所得税的地方留成部分,5年内返还30—50%。
  40. 利益共享分配政策。
  鼓励突破行政区域、通过“飞地”工业园区等途径,走“县域联合、共建共赢”的路子,对迁入企业、投资办厂、提供资源等形式所缴纳税费,从缴纳年度起两地按比例分成;对销售收入,增加值、利润等经济指标按比例分成;对矿产品在采选、冶炼加工环节产生的税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费)及经济指标(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由资源地和加工地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成。
  41. 人才政策。
  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实施“百千万”人才培训工程,分期分批对100名企业家、1000名企业技术创新人才、10000名技术工人进行培训。每三年评选一次全州优秀企业家,由州委、州政府表彰奖励。对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工业凉山”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
  十、深入抓好组织实施
  42.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州工业化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业发展重大政策的制定、重要工作的落实和重点问题的协调。领导小组下设钒钛钢及装备制造、铜镍、铅锌、稀土、磷化工、烟草及轻工食品医药六个重大产业办公室,坚持“一个产业、一人牵头、一个方案、一套人马、一抓到底”,切实加强工业队伍建设,选好配强工业部门领导班子。
  43. 深化细化政策措施。
  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凉山州委、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州的决定》(凉委发〔2006〕13号)和《中共凉山州委、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凉委发〔2007〕6号)、《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凉府发〔2009〕6号)、《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产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指导意见》(凉府发〔2009〕7号)确定的相关政策。各县市、州级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立足实际在资金投入、人才引进、土地使用、产业政策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办法措施,为产业园区和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州级各相关部门一定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帮助企业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帮助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
  44. 优化发展环境。
  端正行风,规范从政行为和执法行为,着力构建廉洁勤政、高效务实的服务型政府,营造重商、亲商、护商、安商的社会氛围。废除一切有碍吸引投资和经济发展的不合理政策规定,坚决修正和纠正不公平、不公正的政策,切实治理“三乱”和减轻企业负担,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企业的各种正当权益不受侵犯,严厉打击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各种行为,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切实加强效能建设,提高各级、各部门办事效率,在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经营实行“零阻工、零障碍”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45. 切实加强监督考核。
由州经信委、州统计局牵头建立重点企业监测调度网络,动态掌握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一步完善各县市工业经济目标责任考核激励机制、州级经济管理部门责任考核激励机制,每年由州委、州政府评选、表彰、奖励一批对工业发展和财政税收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工业发展成效明显的县市、服务保障工业发展好的州级部门和单位。州委、州政府目督办要加大对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督查力度。
 

中共凉山州委
凉山州人民政府  
2012年8月20日

 

 
 
[ 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指导  凉山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业务主管
凉山州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承办   四川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ICP备案号:蜀ICP备11006773号-11
Copyright lsz.smesc.cn All rights reserved.